常熟民间电影收藏家 华瑞芯

在常熟张桥,有这样一位六旬老人:从上世纪60年代收藏至今,家中已经收藏了多达8000多部中外电影的两万多张珍贵的海报;他曾经自己创办了综合性的图书馆,举办过四场个人“老电影海报展”,引起全国轰动;他目前经营着一家小图书音像店,同时还有自己的电影放映厅,经常为村民放映各种电影。可以说,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忠实的电影老“粉丝”。他就是“常熟市农村文化明星”、“常熟十佳收藏家”之一的华瑞芯。

走进华瑞芯家的大院,墙上活灵活现的三块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电影海报”,立刻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仔细一看,这三张电影海报分别是《红色娘子军》、《钢琴伴唱红灯记》、《鲁迅之路》。华瑞芯说,这三块大理石是他专门叫人雕刻的,因为工艺精致,所以代价不轻呢。走进家里,记者发现华瑞芯用整整四间房子来摆放他的图书电影资料,房间门口都挂着“华瑞芯收藏工作室”、“图书电影资料库”的牌子,简直就是一个家庭藏书馆,很是专业。屋里到处弥漫的古旧书本散发出来的浓浓书味,书架上,记者看到了自创刊至今的完整的电影读物《大众电影》、《电影故事》、《上影画报》、《长春电影画报》以及《中国电影年鉴》等。而在专门摆放电影海报的几个书架上,一卷卷海报就是华瑞芯最珍贵的收藏了。《白毛女》、《三毛流浪记》、《鸡毛信》、《南征北战》、《桃李劫》、《上甘岭》、《槐树庄》……华瑞芯拿出了几张年份较长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老电影海报,这些海报大多是画出来的,制作精美细腻。华瑞芯保存得非常好,几乎没有破损之处。每一张海报的背后,都有一个艰辛的收藏过程,都是华瑞芯传奇收藏生涯的见证。回眸近45年的收藏生涯,华瑞芯感慨万千。

文革时期百余张珍贵海报付之一炬

1964年,17岁的华瑞芯从田头走进张桥文化站,当起了图书管理员,还负责电影宣传工作。“那时候,只要有电影队来放电影,就派我来安排工作,分发电影海报及宣传品资料等等。所以我经常能拿到一些设计得很精美的电影海报,我都很喜欢的。有了这个便利条件,我就开始了我的收藏生涯。”华瑞芯告诉记者,到1965年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已经收藏了一百多张电影海报了。

就在那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华瑞芯的父亲当时作为工商会会长,被定为“走资派”,立即被抄了家。“我收藏的《大众电影》、《电影故事》等电影杂志,最重要的是那珍贵的一百多张电影海报都被当做‘四旧’抄走,烧毁了。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直到现在,我偶尔想想,都觉得心痛。”华瑞芯告诉记者,自那开始,电影“消失“了一段时间,只有纪录片允许放映,故事片都不准放映。而他也不能继续在文化站工作了,因此,那段时间华瑞芯不仅家庭生活困难,心情也非常低落。

全国的电影厂他都跑遍了

1969年的某一天,华瑞芯的母亲在家整理衣服,在衣橱的最底下,偶然发现了三张老旧海报。华瑞芯急忙翻出来一看,竟然真的是当时一百多张里遗漏的三张,因为母亲用来垫了衣服,而免于被烧毁的“厄运”。“这三张海报是我所有的藏品里最为珍贵的海报,它们是电影《董存瑞》、《平原游击队》、《上饶集中营》的海报。”华瑞芯说,他发现它们的时候,真的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看着这三张幸存的海报,眼睛里还噙着泪水,倔强的华瑞芯暗暗下了决心:我还要继续收藏海报,我要把以前失去的,被烧掉的海报全部都收回来!

1970年,电影开始放映样板戏了,又有海报出来了。华瑞芯虽然不在文化站做了,但还是有很多从事电影工作的老朋友的,他开始联系各地的电影制片厂、老朋友,重新开始收集电影海报。北京、上海、苏州、浙江……为了收集电影海报,华瑞芯跑遍了几个城市大大小小几十个电影制片厂。光光北京,华瑞芯每年都要去个两三趟。四处求取电影海报似乎成了华瑞芯的一种习惯。他还经常与别人换取,华瑞芯有一本专门记录藏品进出的记事本。“从那个时候一直到现在,我已经收集了8000多部中外电影的两万多张电影海报了。我打算收藏到2010年,正好45周年。”华瑞芯说,这40多年的收藏生涯中,他碰到的难题无数。记得为了一张《卖花姑娘》电影海报,华瑞芯东奔西走,与各电影部门联系未果。心急如焚的他,竟然想到了登报的办法,他在《图书信息》报上登了一则消息,果然有人主动联系他,但其实他等到的却是个骗子。华瑞芯不但没有拿到那张梦寐以求的海报,反而被骗去了不少财物。虽然上当受骗了,华瑞芯对《卖花姑娘》的热情却始终未变,终于,两年后,在苏州一家电影公司的仓库里,华瑞芯找到了这张珍贵的电影海报。

《南征北战》最来之不易的一张海报

在华瑞芯的收藏工作室里,有很多藏品是非常珍贵的,比如华瑞芯特别介绍的出自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之手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北京电影学院02和03届学生拍摄的电影作品的海报,因为数量稀少,外面市场绝对看不到的。而说到最为珍贵的一张电影海报,那就当属《南征北战》的电影海报了,电影《南征北战》是 1952年解放初期的电影作品,它的海报是两张纸双拼的,面积非常大。海报的上半部分是2004年的时候,华瑞芯到上海参加国际电影节的时候,偶然在上海的旧货市场里的小摊上发现的。“我一看到它,就眼前一亮,没多考虑,我就决定买下来。店主开价500块,我最后350块买了下来。有了上半部分,我马上就有了一个强烈的念头:我要找到这张海报的下半部分!”华瑞芯说,一直到年底,华瑞芯在网上遇到了一位福建的收藏家,愿意与他交换下半部分,华瑞芯很激动,马上答应与他交换。

谁知,好事多磨,当时有报纸上说《南征北战》的电影海报市值高达四万元,得知这个消息,福建的那位收藏家就反悔了。后来,经过将近半年的沟通协商,他终于答应与华瑞芯交换,华瑞芯用自己收藏的四张电影海报换到了《南征北战》的下半部分。几经波折,两张终于合并成了完整的一套。“《南征北战》的电影海报在民间只有两套,一套在我这里,另一套在河南的一位收藏家手中。这张海报不仅市场价值高,更主要的是它的史料价值。”华瑞芯告诉记者,最近他又收藏到了一张稀有的1950年的电影《内蒙春光》的海报。“我花了几十年的心血,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那么多的坎坷,也付出了那么多的经济代价,才得到这些很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我觉得很荣幸,也很值得。”

来源:姑苏晚报


风雨四十载个人藏书超两万

虞山福地常熟历来人文荟萃,自古便有藏书之风。毛晋汲古阁、钱牧斋绛云楼、瞿氏铁琴铜剑楼、赵用贤脉望馆都在中国藏书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华瑞芯的藏书虽不及古人那样规模庞大,却也自成体系。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谈起藏书华瑞芯浑身是劲儿。那时他一有零花钱就去买连环画,“也就从那时起,养成了逐渐把书积攒下来的习惯。”

1964年,华瑞芯进入当时的常熟县张桥乡文化站,主管图书和电影放映工作。自此也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图书。海报收藏生涯。“开始是小规模的一点点积累,等好不容易像样子了,就碰上文化大革命,抄掉了。直到1978年以后才真正开始大规模地收藏。”那时,他通过将江苏出版的书刊寄给外省的好友,再由他们将外省的新书寄还给他来逐步扩大自己的收藏规模。此外,他还和国内多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联系。每年的书目征订单一到,他就着手选购一批。“除了基本的生活费,我的钱基本上都用来买书了。一年花在买书的钱就要好几万,还有两千多的报刊费。”

在常熟市练塘镇张桥的张家桥华瑞芯家庭收藏馆,记者见到了华瑞芯精心收藏的宝贝。

一走进收藏室,就像走进了茫茫书海。整柜整柜的图书占据了本就不大的空间。排列有序的各种图书和特制的“电影海报宣资料传册”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这里很多都是全套的图书,像五十卷本的《中共党史人物传》、全套的《新民报缩印本》、一百册的《中国近代武侠小说大系》等等。搜集它们要比一般的书籍困难。一是因为比一般的书贵,二是因为出版的周期比较长,不易买到。”

华瑞芯的藏书

千辛万苦买到图书后,华瑞芯还要对它们进行编目。连环画五本为一册,报纸一月为一册,杂志一年为一册精心装订,并为每本书做详细的书卡。

华瑞芯爱书、买书还用书。他利用自己经营的书店,在自己的藏书中选择一部分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图书予以出租,不但可以吸引读者,还可以收回一定的费用,达到以书养书的目的。

“以前来的人多,现在的话,有了电脑、电视来的人少了,不过,最近市里提出建立农家书屋后,来参观的人倒是不少。”对此,华瑞芯有着自己的看法:“书要贴近群众生活,要经常更换,不能留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虞山福地常熟历来人文荟萃,自古便有藏书之风。毛晋汲古阁、钱牧斋绛云楼、瞿氏铁琴铜剑楼、赵用贤脉望馆都在中国藏书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华瑞芯的藏书虽不及古人那样规模庞大,却也自成体系。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谈起藏书华瑞芯浑身是劲儿。那时他一有零花钱就去买连环画,“也就从那时起,养成了逐渐把书积攒下来的习惯。”

1964年,华瑞芯进入当时的常熟县张桥乡文化站,主管图书和电影放映工作。自此也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图书。海报收藏生涯。“开始是小规模的一点点积累,等好不容易像样子了,就碰上文化大革命,抄掉了。直到1978年以后才真正开始大规模地收藏。”那时,他通过将江苏出版的书刊寄给外省的好友,再由他们将外省的新书寄还给他来逐步扩大自己的收藏规模。此外,他还和国内多家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联系。每年的书目征订单一到,他就着手选购一批。“除了基本的生活费,我的钱基本上都用来买书了。一年花在买书的钱就要好几万,还有两千多的报刊费。”


在常熟市练塘镇张桥的张家桥华瑞芯家庭收藏馆,记者见到了华瑞芯精心收藏的宝贝。

一走进收藏室,就像走进了茫茫书海。整柜整柜的图书占据了本就不大的空间。排列有序的各种图书和特制的“电影海报宣资料传册”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这里很多都是全套的图书,像五十卷本的《中共党史人物传》、全套的《新民报缩印本》、一百册的《中国近代武侠小说大系》等等。搜集它们要比一般的书籍困难。一是因为比一般的书贵,二是因为出版的周期比较长,不易买到。”

华瑞芯的藏书

千辛万苦买到图书后,华瑞芯还要对它们进行编目。连环画五本为一册,报纸一月为一册,杂志一年为一册精心装订,并为每本书做详细的书卡。

华瑞芯爱书、买书还用书。他利用自己经营的书店,在自己的藏书中选择一部分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的图书予以出租,不但可以吸引读者,还可以收回一定的费用,达到以书养书的目的。

“以前来的人多,现在的话,有了电脑、电视来的人少了,不过,最近市里提出建立农家书屋后,来参观的人倒是不少。”对此,华瑞芯有着自己的看法:“书要贴近群众生活,要经常更换,不能留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两万海报见证百年电影传奇

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纪念日前夕,一场名为“华瑞芯电影海报收藏展”的展览在常熟市图书馆举行。展览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观看。

电影宣传资料画,俗称海报,是艺术画的一种。近年来因其巧妙的构思和强烈的色彩感逐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我是在张桥文化站那会儿开始收藏各类电影海报的。当时我负责图书和电影宣传,有这个便利条件。”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华瑞芯的收藏被视为“四旧”遭到查抄。所幸三张国产影片《上饶集中营》、《平原游击队》、《董存瑞》的海报因无意间压在箱底而得以保存。

“电影海报是非卖品,是专供宣传使用的,要完整收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为此,华瑞芯在掌握了全国电影发行动态和影片目录之后,积极同电影公司联系索求每部影片的海报。那时的华瑞芯一次次地来往于上海、浙江等地寻求电影发行公司地协助、支持。也就是从那时起,来自各地的电影宣传品不定期地寄来,不断充实扩大他的电影宣传资料画库。

“以前管电影发行的就一家公司,相对比较简单。现在市场放开了,制作、发行分开来了,而且有的电影不公开放映也就没有海报,有的电影不在国内放映,要收集它在国外的海报很困难,还有的电影由于发行商的不同导致它在不同地区放映时用的海报是不一样的。这些都带来了现在海报收集新的困难。”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1989年2月的西柏林第39届国际电影节上,中国导演吴子牛的《晚钟》一举夺得银熊奖,同年8月该片在国内上映。可在国内人们并未看到该片的海报。细心的华瑞芯一次在一本影视刊物上发现在现场颁奖的照片中,分明有该片的海报。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这张海报只对海外发行。为了得到在国内没有的这张海报,华瑞芯多次与中国电影进出口公司海外宣传处联系,工作人员渐渐的被这位痴情电影海报的“乡下人”所打动,华瑞芯也如愿得到了影片《晚钟》的两张在国内看不到的海报。

在华瑞芯办的收藏室里,除了醒目的一排排特制的“电影海报宣传册”外,还有从创刊号至今所有的《大众电影》、《中国电影年鉴》和由国家电影管理局编印的《影片目录》。这些收藏使得华瑞芯成为我国电影海报收藏界的权威。

特制的“电影海报宣传册”和从创刊号至今所有的《大众电影》

收藏给人以知识,给人以乐趣,收藏陶冶着人的情操。鬓发花白的华瑞芯正痴心不改,乐在其中!


华瑞芯,现为常熟市新华书店张桥集镇门市部负责人,常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主藏图书、电影海报宣传品资料,兼集年画缩样,从1964年起集藏图书、电影海报宣传品资料,现在收集古典文学小说、人物传记、历史资料、工具书等各类图书1.7万册,获常熟市第一届、第二届藏书”十佳”榜首;集藏电影海报宣传品近2万张,部分藏品多次参加市博物馆的展览并获好评,并于1983年9月15日建立个人综合收藏馆——张家桥图书馆,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业余生活,也提高了人们的文化品位,备有大量复品,愿与海内外收藏家共同交流。

地址:江苏常熟市张桥镇张桥大街63号
邮编:215552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