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始祖仲雍

在常熟历史上,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人物当是仲雍。据《史记》、《汉书》、《吴越春秋》等史籍载:商末周族领袖周太王有三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幼子季厉。季厉有子名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太王钟爱季厉及昌,欲传位给他们。仲雍与兄太伯获悉后,顺从父意,假借采药为名,自陕西渭水奔至千里之外当时属于荆蛮地区的今无锡、常熟一带,并按照当地风俗“文身断发”,表示彻底放弃对王位的继承权。古吴之地的百姓在得知太伯、仲雍让国难来后,十分崇敬,有千余户人家前来归附。他们拥戴太伯为首领,建立了一个名号为“勾吴”的国家。太伯去世,无子,由仲雍继位。仲雍卒后葬在吴地的海虞山上,因仲雍又名虞仲,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便将海虞山更名为虞山。这就是常熟虞山的来历。

仲雍照片

也有史书认为在太伯、仲雍奔荆蛮时,太伯尚保留着原先的服饰,自治周族之礼。等到仲雍立后,民众归顺较多,才始不行周礼,而改为遵从“断发文身,裸以为饰”的吴国习俗。仲雍即位后的事迹不可考。但在《论语·微子》篇中,曾记录有孔子对仲雍的评语。他说:“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孔子把仲雍比照为避世隐居的伯夷、叔齐,列入了逸民贤者之列。因此也有可能仲雍在与太伯奔吴地后,有过一段隐居虞山的生活。后来,季厉的孙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寻找伯祖父太伯、仲雍的后代。当他知悉仲雍曾孙周章已在吴国继承王位,于是便正式册封了周章为吴君,表示了周天子对吴国在宗法上的承认。周章死后,就葬在先祖仲雍之旁。 

仲雍墓照

早在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吴地区的太湖流域就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良渚文化。但后来因为交通阻绝,各部族间交往闭塞及其他原因,逐渐落后于中原地区。自从太伯仲雍给吴地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及商周文化,建立了“勾吴”,“与民并耕而食”后,吴地经济又得到了发展。到了仲雍十七世孙寿梦时,吴国开始富强起来,先后消灭和兼并了许多临近国家,渐渐改变了先前的“夷蛮”形象并恢复了姬姓诸侯地位。仲雍裔孙,吴国最后一位君主夫差,一度征服过中原,争得盟主,使吴国成为春秋晚期最强盛的大国之一。 

南国友恭

仲雍墓位于虞山东岭上,自南朝以来,特别是明清二代及建国后屡次修缮。今存其墓面朝东方,四周巨石,古柏林立。墓冢后竖有明代崇祯间江南巡按御史路振飞重立之碑,墓道顺山势直抵北门大街,长达400余米,其上耸立着清代乾隆年建石牌坊三座,居高临下,气势磅礴。墓门后山坡上,有清同治间重建祭祀仲雍的“清全祠”。

仲雍是吴文化的始祖,由于他与太伯让国避位、高风亮节的行为符合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礼让、孝恕的道德标准,因而三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称颂。镌刻于仲雍墓“南国友恭”石坊上的楹联“道中清权垂百世,行侔夷惠表千秋”即表达了古人对他的敬仰。


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