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缪希雍

名医缪希雍缪希雍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千位杰出医学家,一生游寓外地,巡回行医,关心民瘼,为民冶病。与当时浙江名医张景岳齐名于世。

希雍字仲淳,江苏常熟人。约生于公元1556年,卒于1627年,当时明王朝正进入衰落阶段,政治腐败,党争混乱,后因宦官弄权,上则朝政不固,下则民不安宁。仲淳生长于世家,早年丧父,家道中落,身常撄疾,以自研万书,服药得痊。自此绝意科举,专治歧黄之术,悉心探究医典,刻苦攻读,必穷窥其奥。及长,即与同邑脉望馆藏书家赵氏父子往来,踵至其家浏览万书,遍阅历代医著,博采众长,对歧黄之木、济世之道,心中熟习有素。里中亲友知之,延请诊病,每获奇效,此后竟相传诵,颇有医名。

然仲淳胸怀远志,自付习医旨在济世活人,岂能局处一隅文故国山河辽阔,苍生罹疾者众多,当有普济之心,为民施治。故至壮年,便离乡背井,卜出游寓,巡回于江浙地区,边为民治疾,边寻访知友,俾相交流,以广识见。所至之处,凡求治者,咨询者,无不诚恳对待,察脉辞证,辨析精详,心存利济,一视平等,疗疾后不索谢酬,攘臂自快。知之者有口皆碑。士大夫闻而延治,聆其诊时医论深逢,析疑辨惑,洞察症结,知其学间渊博,不同凡比,皆器重之,相与订交。间或倾谈事世,遇不平处,仲淳慷慨激昂,出言颇中肯綮、益加崇敬其为人。一时民间咸以似“神医”誉之。

我国医学理论奠基于秦汉,后世代有发展自晋、唐、宋、金、元时,更出现过几次学术争咛,医家各抒已见,互有启发。至明初期,虽有持续上升气氛,然中期以后,因统治者惑于巫术邪说,出现停滞,医者名为尊古,多守旧说,所谓师古不变。
仲淳业医所处的时代,恰在这个阶段。当时多数为医者,因师徒衣钵相传,墨守成规,对疾病病因学的探求,病理的机制变化、治疗法则应变措施等皆沿袭旧章;对中药新药的发掘、药物的炮制加工丶合理的煎服方法等,也很少创新补充。故不惟停滞,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倒退,这对提高医术,防治疫疾流传,保护世入生命健康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

这使一直深入群众,游寓巡回于江浙地匠行医的缪希雍感触颇深、因此,他打算执笔撰书,使医者读之,能有所识别,提高疗疾质量,病者或常人读之,能了解防病治病知识,有利于懂圈得护养之道,减少患病机会。

神农本草经疏正由于此,缪希雍中年以后,即着手整理和撰写朽稿,整整三十的殚心竭智,至其晚年,方完成了《本草经疏》一书。全书几经增编,共三十卷,得中选药四百九十种,以中医学理论阐明每味药治病的机理作用,以及使用的适应与禁忌范围,犹重点介绍临证七方十剂的应用知识,期间不乏独中机杼之处,其文句朴实详尽,不涉玄渺,亦不作浮肤之言。后世医者,称此书为学习中药奠基读物。

他的治病经验,由其弟于及友人编辑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一书,共计四卷。具体介绍缪希雍疗外感温热病、伤寒、小儿臃疹、妇女胎产等疾,并附记外科疮疡、梅毒等病种,详细记录了亲验效方验方及其配制方法,在中医临床诊肪及冶疗上育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此书中,缪希雍在学术上提出不少创新见解,有功于后世,使明末直至清代不少吴中医家认清了冶疗温热病的来源与治疗方法。他在书中说明温热病、伤寒,绝不是单纯感受外界风、暑热,从肌表而侵入,它是由“口鼻甲道传染所谓”口方,是指饮食,所谓“鼻”,是指呼吸道道吸入,这对于疾病侵入的途径及其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治疗方面,他主张用甘凉宣达,退热养津的方法,后来清代医家洽疗温热病症,不少借鉴于此。

他对中风病的病因与治疗方法亦与前人不同的观点。中风,即目前所指的脑血管系病疾,包括脑溢血、脑血栓、脑栓塞,偏瘫等病症他发现此类病者,多由素体阴亏痰痪引起,造成中风病前入指系受外风引起,似属非是,所以他用药亦主张养阴化痰、降气和肝为治。

他在治疗血证方面,针对当时妄用止涩攻伐药之有害,提出治血三要诀,至今仍有重要白参考价值。他对当时因为海外商贸井放,人口流动频繁而传染的梅毒,在该书外科门亦重点介绍治法,并首先提倡应用土茯苓一药,以推广新药。

此外,他又编撰了《炮炙之法》一书,普及介绍中草药的配制与煎服方法,并强调应重视中草药的加工质量。对于治疗急性疾病,如时疫、疫痢、疗疮等症,应用中草药之鲜货,打汁冲服煎服,疗效比用干货优胜。

他在遗著的《本草单方》一书中(此朽在其殁后,由其弟子及朋辈,为其整理遗箧,集得丹乃,验方汇编成册)介绍治发热时症,有应用青蒿一药,以鲜草打汁为丸,甚效,今经北京中国中医研究机构实验证实:煎服无效,用生药配合或提取成分则有效,足见其所作医论,皆来自临证经验,内涵科学义理。

综观缪希雍一生,真可谓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生游寓医疗,巡回于江浙地区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秉性豪爽,重于气节,能急病入之急,痛病人之痛,治病不索谢,不计酬,以与人解难自快。在学术上他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积极著述,造福入民。其行寓始客长兴,或至梁溪,间往常州,后处金坛。凡病人延请,无不急应,随遇而安,到处视家。无论在什么时代,业医者能有这种优良的品德,都是难能可贵的。当其殁于金坛时,友人及弟子为其料理后事,其妻仅获书箧、遗稿若干而已,其所谓身无长物。足见其一生行医撰书,旨在活人利民,而不在敛财。

1988年,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姜春华教授,曾在我市召开缪希雍研究纪念会时,发表文章说:“余钦先生之为入,恨生也晚,不获执礼致敬焉!”姜老生评述我国历代著名医家,互有褒贬,言多中肯。他对缪希雍的由衷敬佩,其实代表了所有了解缪希雍先生的医德与为人者的共同心情。这种品德对于业医者尤其不可或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缪希袭雍是当时从医者的不朽楷棋。

 


评论

发表回复